者按:各级气候部门和广阔气候作业者,正呼应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的召唤,以逐渐加强气候科技兴农的实际举动,活跃投身农业归纳开发,自动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过进步监测、预告等服务水平,增强农业减灾才能;尽力开发使用农业气候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的长处;大力推行运用气候科技适用技能,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为集中反映气候科技兴农第一线涌现出的新人物、新风貌,沟通搞好气候科技兴农作业的新做法、新经验,展现气候科技兴农范畴的新作用、新效益,本版本年推出《气候科技兴农》栏目,并先刊登《种子包衣的魅力》一文,欢迎广阔作者和读者活跃赐稿。
1991年金秋时节,辽西大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关于种子包衣技能的测产成果由此传出:喀左县十二德堡乡碾子沟村,亩增产43.6公斤;北票市五间房乡,增产起伏14.9%。北票市台吉营乡,增产起伏12%……
这一组组数字,不只显现了种子包衣技能的威力和潜力,更饱含着辽宁省向阳市气候作业者郭松平、王明敏等对这顶技能的固执寻求。
在辽宁,“十年九旱”可谓是向阳的代名词。几十年材料计算成果:春旱机率78%,夏旱机率52%。一个“旱”字,成了限制向阳区域农业开展的一个首要的要素;一个“旱”字,人们为其倾泻了好多汗水,好多岁月!
1986年,在向阳作业了三十多年的郭松平缓王明敏得悉:用保水剂进行种子包衣,可增强种子的抗旱才能。这关于为向阳农业生产深受旱魔损害而挂心的他俩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福音。他俩虽年过半百,但决议捉住此宝不放。
经一年的探究后,于1987年末完成了《农业保水剂开发运用实验研讨》课题。
1988年,他们在单纯用抗旱保水剂种子包衣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稀土微量元素、杀虫灭菌剂、细胞赋活剂等,使种子包衣技能又上了一层楼。
重研讨,更重推行。老郭他们走出近在咫尺的十亩见方的实验地,一头扎到生产第一线。“在实验中推行,在推行中实验。”为了使实验顺利开展,他们与农户到达这样的协议:成功获得的效益,分文不收;失利受的丢失,给予补助。
1988年春,郭松平骑车来到距向阳市区十几公里的向阳县十二台乡,在几家农户的土地上,进行种子包衣实验。开始时,操作东西极为粗陋,装药用脸盆,拌药则用自己的一双手或木棍。在农人心目中,搞科研是同高档仪器连在一同的,莫非这也叫科学实验?他们利诱得很。但是,更多的围观农人疼爱他们:用手拌药,会不会中毒?何况,早春的北方依然凉风飕飕。无声的举动最有感染力。“这样肯吃苦的科研人员真是罕见,人家是为我们来的,别说拌了药能增产,便是减点产,也要拌。”所以,围观的农人变成了参加者,你拌三斤,他拌二斤,把感谢和疑问同种子一同撒向了大地。
种子出苗了,长叶了。当大众看到它们的长势显着优于对照田时,情绪由冷淡变得热心了。
是年秋天,当郭松相等再次来到十二台乡时,人们欢腾了,纷繁报着自家种子包衣的增产数字:“我家一亩多打了120多斤”;“我家半亩多收了80多斤”……人们对此项技能信服了,老郭他们也快乐地笑了。
开发运用实验标明,种子包衣技能有利于进步种子抗旱才能,增强种子活力,还兼有防病虫灾的功用,对增产丰盈,减轻自然灾害都有着活跃的作用。这种技能在降水缺乏的干旱区域运用,作用尤为明显。六七成苗的干旱年景,经种子包衣处理后,可到达全苗。
1988至1989两年时间内,在农人承揽的土地上推行实验包衣玉米440亩,亩增产79.2公斤;推行包衣高粱344亩,亩增产10%以上;推行包衣谷子77亩,亩增产10%以上。在这两年里,农人增加收入4.8万元,均匀投入与增产效益比为1:32。
向阳区域,“八山一水一分田”。1989年,老郭他们把种子包衣技能又扩展到飞播造林美化荒山上。他们第一步在凌源县搞了1750亩飞播包衣油松种子实验。一个月后查询的终究成果是,包衣的油松种子保存率为66.1%,而没包衣的仅为15%。1990年,该县又扩大为三个播区,飞播造林2.5万亩,到秋后出苗率达73%以上,比未进行种子包衣的一般飞播造林进步出苗率2倍以上,并且苗木成长健壮。同年,北票市也使用此法飞播造林5000亩,相同获得了比较抱负的造林作用。
我国气候报、辽宁日报、向阳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先后宣布20余篇文章,报导了这项技能。云南、内蒙古等10个省区的20多个单位来函讨取技能材料或许要求协助开发运用。
辽宁省及其向阳市气候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的单位对此项技能的推行运用更为注重,已列入向阳市气候八五计划之中。向阳市气候局专门成立了以副局长挂帅的推行小组。1991年春,辽宁省财政厅农财处拨了专款3万元,用作推行费。最近又报出喜讯:到1991年末向阳市已推行到10万亩,仅1991年农作物种子包衣一项,获直接经济效益40多万元。

